世界华人钓鱼网 > 钓鱼入门 > 钓鱼百科 > 赤眼鳟

赤眼鳟

赤眼鳟,属鲤科,雅罗鱼亚科,赤眼鳟属,地方称红眼鱼、参鱼,体呈长筒形、腹圆、后部较侧扁,体色银白、背部略呈深灰、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,故名红眼。是优质的经济鱼类,全国各水系均产,具有生长快、适应性强、食性杂、商品售价高等优点。

目录

  • 1外形特征
  • 2生活习性
  • 3赤眼鳟的食用价值
  • 4钓法

外形特征

1

体长筒形,后部较扁,头锥形,吻钝。须两对细小,体银白,背部灰黑,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,形成纵列条纹。鳞大,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。尾鳍深叉形、深灰具黑色边缘。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、红眼鱼。

生活习性

2

赤眼鳟是一种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层的鱼类,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,除我国西北、西南外,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。生活适应性强,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杂食鱼类。

赤眼鳟的食用价值

3

营养价值

赤眼鳟含肉率平均为74.64%±0.43%,鲜样肌肉粗水分、粗蛋白、粗脂肪、钙和磷分别是75.42%、18.05%、4.95%、0.50%和0.48%;肌肉干物质中粗水分、粗蛋白质量分数、粗脂肪质量分数、灰分质量分数、钙和磷分别为30.75%、72.52%、15.35%、0.08%、0.86%和1.28%;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4.89%(质量分数,干样),其中10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34.54%,占氨基酸总量的46.12%,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7.89%。赤眼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、值得开发驯养的优质淡水鱼类。

药用价值

药名:赤眼鳟

别名:鮅、赤眼鱼、红目鳟、红眼棒、红眼鱼、醉角眼、野草鱼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(Richardson)

归经:胃经功效:暖胃和中;止泻

考证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《纲目》:鳟鱼,处处有之。状似鍕而小,赤脉贯瞳,身圆而长,鳞细于鲜,青质赤章。好食螺蚌,善于遁网。

科属分类:鲤科

主治:反胃吐食;脾胃虚寒泄泻
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。为杂食性鱼类。

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鳞片及骨脏,洗净鲜用。

用药禁忌:患疮疡疥癣者慎服。

功效分类:温里药

性味:味甘;性温
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
出处:《中华本草》

钓法

4

一、静水沉底钓

找好钓点打好窝子,像钓鲫鱼一样持竿静等,只是钓饵可适当大一些。

鲫鱼以食香为乐,赤眼鳟和鲫鱼一样食谱广,怛对臭似乎更欣赏,因此,打窝料放些臭料,会引来更多的赤眼鳟。

其吃钩状态不似鲫鱼那么文静多疑,也不像鲤鱼那样慢腾腾地品尝,而是像草鱼那样快捷疾走,浮标的反映多枭急速上下跳动几次,然后很快没人水中,这时提竽十拿九稳。

所钓水域如果水质很清,属瘦水,用荤饵好;如水质混浊,能见度差,用面团或粳米饭团蘸香饵或臭饵效果好。

赤眼鳟警觉性很高,钓者身着白衣,脚步声过响或大声说话,渔竿击水,都会将它们惊跑,一大群逃之夭夭。故静水钓者要穿深色衣裤,说话要轻、走路要轻,竿人水要轻,钓到较大的个体出水抄鱼都要轻手轻脚,不要把鱼惊走。

二、桑葚悬拖钓

赤眼鳟最喜食桑葚。桑树多在河湖水库边生长,江南地区每到春末5月,桑葚成熟,这时赤眼鳟多在树下水中等食被风吹落的桑葚。

钓时,取熟得发紫的桑葚2枚,挂钩上,抛入树下水中,前后左右拖钓,不沉底。在此方水域觅食的赤眼鳟立即上去抢食,吞下即向河湖心游去,提竿即可得。

三、抛竿远投钓

用葡萄串钩好于炸弹钩。5个钩子上间隔放荤素饵,看其喜欢吃哪种,然后再进行调整。静水处,铅坠可小些,10~20克重;流急较急处,铅坠可用30克的。

为了让鱼多吃钩,钓者可备3~5副小抛竿,选好钓点后,在钓点将钓组扇形抛出,线拉直竖好竿子,竿尖上拴铃,以眼看耳听相结合,不致赤眼鲔吃钩后未能及时提竿而逃掉。

本文标题:赤眼鳟 - 钓鱼百科
本文地址:/rumen/569.html